close

千年古蹟前 實境聲光秀華麗震撼~碧邁古城(二)

只要擁有傳承不滅、特色不減的文化底韻,即使位處大眾旅行所覺得偏遠的地區,不愁沒有國際旅人造訪,在泰國東北部呵叻府(Khorat)的碧邁(Phimai),再度得到印證!

碧邁善用現代電子科技、燈光、音效、傳統舞蹈結合煙火,以歷史古蹟為細說故事的現場,營造出帶領人們重回千年前的時空氛圍,一如剛舉行水燈節慶典的素可泰(Sukhothai),更令人感動的是,參與這樣傳統盛會演出的,絕大多數就是在地的年輕學子。

每年雨季過後的11月,「碧邁文化節」(Phimai Festival)便會盛大展開,內容包括在泰國頗富盛名的長尾船划船競賽,倥舞(泰國傳統面具舞)與當地藝術文化表演,高潮則是晚間在碧邁歷史公園 (Phimai historical park)內舉行的「聲光秀」。

抵達碧邁已近黃昏時刻,鄰近歷史公園的街道周邊,搭著茅草頂的攤子一字排開,入夜後應是個綿延熱鬧的大夜市,好吃的各種泰國小吃料理,也肯定讓人垂涎,可惜時間有限,只能將焦點擺在歷史公園內的大秀。

碧邁歷史公園的入口,販售當晚聲光秀門票的攤位已經湧現人潮,不遠處,一群臉龐清秀的學生志工,為參觀者提供無線語音導覽裝置,只要用護照或任何 身分證件,便能免費借用。他們以流利的英語說明裝置使用方法,可選擇泰語、英語或日語聆聽,還貼心地為第一個借用裝置的我,撥到3號的日語頻道……。

遺跡外圍城牆邊的偌大草地上,從下午就展開的傳統舞蹈仍在進行,帶著面具以倥舞形式述說的,應該是源自印度神話史詩「拉瑪雅 那」(Ramayana)的泰國拉瑪堅神話(Ramakien )的部份內容。舞者講究的肢體動作,頗具專業架式,但繞到演員休息處才發現,脫下面具的臉龐一如門口的志工,絕大部份都是青年學生。


以學生為主的泰國傳統舞蹈~倥舞,生動展演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擁有「泰國的吳歌窟」之稱的千年古蹟,在燈光的照耀下,顯現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氣勢,身著傳統服裝的演出者、來自各地與國外的遊 客往來穿梭,熱熱鬧鬧的氣氛,彷彿回到那個繁華盛世的古城,準備迎接晚間的那場以高棉王懾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在位時期的「歷史聲光秀」。


千年古蹟中,身著古裝的年輕舞群,讓人彷彿走入當時的情境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所謂的「聲光秀」是以歷史古蹟為展演現場,運用經過精巧設計的燈光效果、音樂舞蹈、盛大考究的樂舞排場,重新詮釋所在地點的輝煌史事,可說是一場集視覺、音效與華麗震撼於一身的「歷史樂舞劇」,在素可泰(Sukhothai)、大城(Ayuttaya)、碧邁等地,每年都會舉辦,在西方旅客眼中,是旅遊泰國絕對不能錯過的重頭戲。

公園外的街道上,樂音響起,彷彿國王駕到的盛大隊伍準備進場,吹管拉弦的老者、扮演軍士、宮女、皇室大臣與扛著白色大佛的行伍,魚貫進入公園,行 道旁的樹上,燃起燦爛的煙花滿樹,華麗的隊伍就在眾人的圍觀簇擁下,踏著千年前就以建造的參拜道,穿過厚重石柱與石門的長長廊道,進入佛塔所在的內城。


展演行列魚貫由公園外的人群簇擁中入場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樂師演奏著傳統樂曲讓行列更熱鬧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行進通道旁的滿樹煙花,就如迎接皇室駕到般的排場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碧邁古城聲光秀以三座佛塔前的廣場為展演會場,為了型塑千年以前的場景,現場豎起大型的橫幅布幕,透過投影將叢林、動物、佛寺等,配合劇情呈現;完成任務後,布幕在燈光變換的過場中收起,重新讓高棉佛塔與周邊建築,完整展現。

全劇以口白、音樂、歌舞,搭配不時變換的紅、黃、紫、綠、鑽石藍等光線的營造鋪陳,總數超過300人的表演團隊,各司其職、有條不紊地出場、走 位、定點演出,連活生生的大象也不會出錯,一氣貫穿歷經草創、建設、征戰,直到歌舞昇平的歡樂盛世,整整90分鐘的展演,毫無冷場。


聲光秀依舊由年輕學生以泰文、英文主持開場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運用投影技術營造早年森林山野的情境,現場樹幹拉出的影子,也將氣氛營造的更有味道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各種服裝、造型的舞者與演出者,總數超過300人,稱職無誤地演出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連活生生的大象也加入表演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古蹟佛塔的顏色隨著劇情起伏不斷變換,令人目不暇給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碧邁古城的現場或許沒有像素可泰歷史公園聲光秀場那般,擁有巨大的立佛與坐佛、氣勢逼人的陳排列柱、盈盈蕩漾的水池,但恰如其分地巧用科技,在投 影、光束變換與分毫不差的煙火施放,同樣營造出古典、華麗、壯盛、歡樂的氛圍;透過去年的演出影片(請見下方連結),也可看到今年戮力求變的創新;它或許 沒有素可泰那樣的先天條件,也沒有像張藝謀的〈印象西湖〉、〈印象麗江〉大手筆的排場,卻依舊能夠讓現場觀眾震撼、感動。


素可泰的現場,豐富多樣的古蹟群,讓表演會場更加華麗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Phimai Festival 2009(取自Youtube)


一個在泰國本土都屬偏遠的地帶,這樣每年都會登場的節慶與聲光秀,透過泰國觀光局那空拉差席瑪府辦事處、泰國藝術部與在地眾多機構合作,其所展現的非但不是窮鄉僻壤的閉塞,反而是能吸引國際觀光客的格局。


巧用燈光、科技、音效結合傳統歷史、藝術,碧邁聲光秀全無冷場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尤其令人感動的是,參與盛會的成員,幾乎都是以在地年輕人~Phimai Wittaya School的學生為主要班底,即便只為一年一度的盛會展演,他們在訓練的過程中,自然地接觸了家鄉的歷史、傳統儀俗與文化藝術、舞蹈音樂,因而,無論擔 任演出或導覽解說,他們都能稱職勝任。

所謂「傳承」、「創新」,這應該就是一個令人感動、值得借鏡的案例。


以文化藝術與歷史遺產讓年輕人參與演出,無形中就達到了傳承延續的目的,那意義更勝璀璨的煙火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在煙火絢麗過後的古城夜裡,不免又想起,台灣除了施放煙火、大拜拜式的各種「XX節」之外,應該還能創造出真正展現文化、生活內韻的感動吧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慧萍 的頭像
    慧萍

    慧萍的部落格

    慧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